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经验 > 正文

王阳明书法象祠记插原文注释

这就为你找来《象祠记》的原文和注释,让你更全面地了解王阳明的这篇文章:象祠记灵博之山,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,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,因诸苗夷之请,新其祠屋,而请记于予予曰:“毁之乎,其新之也?”。王阳明书法象祠记插原文注释?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王阳明书法象祠记插原文注释(1)

王阳明书法象祠记插原文注释(1)

这就为你找来《象祠记》的原文和注释,让你更全面地了解王阳明的这篇文章:

象祠记

灵博之山,有象祠焉。其下诸苗夷之居者,咸神而祠之。宣慰安君,因诸苗夷之请,新其祠屋,而请记于予。予曰:“毁之乎,其新之也?”曰:“新之。”“新之也,何居乎?”曰:“斯祠之肇也,盖莫知其原。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,自吾父、吾祖溯曾高而上,皆尊奉而禋祀焉,举之而不改废。”予曰:“胡然乎?有鼻之封,象之产也。德及于人而物于天,其孰敢废之?况又新之耶!”

【注释】

1.象祠:象的祠庙。象,传说中的虞舜的弟弟。

2.灵博之山:在贵州省黔西县。

3.苗夷:苗族、彝族等少数民族。

4.宣慰安君:宣慰使安贵荣。明代土司官名,属武职,有品级。

5.因:依据,依照。

6.请:请求,要求。

7.新:动词,翻新。

8.肇:创建。

9.原:本源,根源。

10.蛮夷:古代泛指华夏中原王朝以外的各族,包括南蛮和东夷。

11.吾父、吾祖:我的父亲、祖父。

12.溯曾高而上:向上追溯到曾祖父、高祖父。曾,曾祖父。高,高祖父。

13.尊奉:尊重、信奉。

14.禋祀:祭祀。禋,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,烧柴升烟以祭天。

15.举之而不改废:世代相传,不改变,不废除。

16.胡然乎:为什么呢?胡,疑问代词,为什么,怎么。

王阳明书法象祠记插原文注释(2)

王阳明书法象祠记插原文注释(2)

灵博之山①,有象祠焉。其下诸苗夷之居者,咸神而祠之②。宣尉 安君因诸苗夷之请③,新其祠屋,而请记于予。予曰:“毁之乎,其新之 也?”曰:“新之。”“新之也何居乎?”曰:“斯祠之肇也④,盖莫知其原,然 吾诸蛮夷之居是者,自吾父、吾祖溯曾、高而上,皆尊奉而禋祀焉,举而 不敢废也。”予曰:“胡然乎?有鼻之祀⑤,唐之人盖尝毁之。象之道, 以为子则不孝,以为弟则傲。斥于唐,而犹存于今;坏于有鼻,而犹盛 于兹土也。胡然乎?”

我知之矣:君子之爱若人也,推及于其屋之乌,而况于圣人之弟乎 哉?然则祠者为舜,非为象也。意象之死,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⑥。不 然,古之骜桀者岂少哉⑦?而象之祠独延于世。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 之至,入人之深,而流泽之远且久也。

象之不仁,盖其始焉耳,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?《书》不云 乎“克谐以孝,烝烝乂,不格奸⑧”,“瞽瞍亦允若⑨”。则已化而为慈父。 象犹不弟,不可以为谐;进治于善,则不至于恶;不底于奸⑩,则必入于 善。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。《孟子》曰:“天子使吏治其国。”象不得以 有为也。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,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。不 然,周公之圣,而管、蔡不免焉。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,故能任贤使 能,而安于其位,泽加于其民,既死而人怀之也。诸侯之卿,命于天子, 盖《周官》之制,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?

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,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。然则唐人之毁 之也,据象之始也;今之诸苗之奉之也,承象之终也。斯义也,吾将以 表于世。使知人之不善,虽若象焉,犹可以改;而君子之修德,及其至 也,虽若象之不仁,而犹可以化之也。

【注释】①灵博之山:在贵州黔 西。②祠:春天祭祀称为祠,这里泛 指祭祀。③宣尉:即宣尉使,职官名, 元代开始设置,一般设在少数民族地 区,掌管军民事务。明代时,在西北、 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土司,由当 地人担任,最高的土司武职就是宣尉 使。④肇:开始。⑤有鼻:古代地名, 在今湖南道县北,相传象被封在此 地。⑥干羽:古代舞人所拿的舞具。 干,盾。羽,雉尾。舞干羽,表示放下 武力,修养德行,不再发动战争。既 格:归顺。格,来。⑦骜桀(ào jié): 骜,马不驯服。桀,凶暴。⑧烝烝乂 (yì):烝烝,淳厚的样子。乂,善。 格:到。⑨瞽瞍亦允若:瞽瞍,本是指聋子和瞎子,这里是指舜的父亲。允若,确实 和顺。⑩底:同“抵”,到达,抵达。

猜你还喜欢的

Copyright © 2022 读周刊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请发邮件"duzhoukan@foxmail.com"进行处理,谢谢合作!
渝ICP备2021012918号-4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