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经验 > 正文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

种植平菇前对种植场地进行消毒、灭菌处理,再引进菌种,培育原种后将菌袋放置发菌,发菌后放至种植场,每3至5天喷水一次,保持菌袋湿润度,通常一周左右即可出菇食用菌是我们生活中见得比较多的大型真菌,。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?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1)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1)

种植平菇前对种植场地进行消毒、灭菌处理,再引进菌种,培育原种后将菌袋放置发菌,发菌后放至种植场,每3至5天喷水一次,保持菌袋湿润度,通常一周左右即可出菇。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2)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2)

食用菌是我们生活中见得比较多的大型真菌,口语化也就是蘑菇。食用菌营养价值高、口感比较好,富含安甲酸和蛋白质,秒杀很多蔬菜和水果,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。-般不同地方、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生长条件是有所区别的。那食用菌的种类有哪些?栽培技术要点主要有什么?

食用菌的种类有哪些

食用菌的种类非常多,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香菇、木耳、猴头菇、松茸等。

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选择合适的菌种

具体要栽种什么品种的菌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、土壤条件等选择合适的优质品种。

2、注意灭菌操作

不管任何一步,原料、工具、菌袋等都需要做好灭菌处理,以防出现各种病菌感染。除此之外,也要搞好菇房里面的卫生。

3、孕育菌

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生长条件是有区别的,所以要提前了解清楚其生长需要的温度、光线、湿度等,平时要注意通风换气,以免环境温度过高,影响菌类的生长。

4、施肥

菌类的生长也是需要施肥管理的,这样长出来的菌类更加肥厚,尤其是出菇的高峰时期,需肥量比较大,可以喷洒合适的溶液。

总结:食用菌的种类非常多,不同种类的菌对于温度、湿度、水分、肥料等条件都是有所区别的,必须掌握好各类菌种的栽培技术要点才行。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3)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3)

答:种植平菇前对种植场地进行消毒、灭菌处理,再引进菌种,培育原种后将菌袋放置发菌,发菌后放至种植场,每3至5天喷水一次,保持菌袋湿润度,通常一周左右即可出菇。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4)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4)

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,包括种菇选择、母种选育与保存、菌种制备、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,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。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,没有优良的菌种,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,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。

一、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、最简便、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。它是先分离和收集各地的有关菌株,然后通过生产试验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,选留最优者。

为提高产量,要将引进的多个菌株,进行系统的栽培比较,特别是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,对环境的抵抗力,出菇早晚,产量高低,菇形大小,香味浓淡,苦味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比,最后评选出优良品种。只要我们经常注意菌种的选育,不断淘汰劣等菌株,选留优秀菌株,就能使生产丰收,质量稳定。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5)

食用真菌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(5)

迄今为止人工栽培真菌几乎全部是腐生型种类,腐生类型约占大型真菌的30%以上。食用真菌栽培技术

1.熟料栽培

栽培菌棒的制作与栽培种相同。将培养好的菌袋脱袋后横排或竖排放入畦中,菌棒间间隔2~3厘米,填以肥土,每平方米排放30个菌棒,排放完后,再覆土3厘米左右。如果土壤太干,可稍喷水,然后盖上事先用5%来苏尔液浸泡过的聚乙烯塑料薄膜。

科研人员曾对菌棒横排或竖排做过对比试验,表明竖排出菇较快,生物学效率较高。覆土宜分两步进行,先在菌棒间填满土,浇透水后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约3厘米厚的细土,用喷雾浇水,以避免土层板结,而利于出菇。覆土以厚度0.5~1厘米的为主,不要大于2厘米。?保持栽培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%~90%,温度调节至16~22℃。室外或大棚应有遮阳措施,避免强光照射。一周后,菌丝恢复生长并连结成块,每天掀开塑料薄膜喷水,同时增加通风,以刺激菌丝体纽结,形成菇蕾。菇蕾破土后,在管理上以通风、增湿为主。经10余天精心管理,子实体迅速长大,约七成熟,即应及时采收。

2.生料栽培

用生料栽培鸡腿蘑比熟料栽培鸡腿蘑更有实用价值。实践证明,北方和南方都可以推广。

(1)培养料准备

①棉籽壳或落地废棉100公斤、生石灰2~3公斤(有的再加0.1%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),含水量60%~65%。

②棉籽壳100公斤、磷肥2公斤、尿素0.5公斤、石灰2公斤、水160公斤。

③玉米芯(粉碎)100公斤、尿素1公斤、石灰2公斤、水150~160公斤。

④稻草(切段或粉碎)40公斤、玉米秸粉40公斤、马粪(干粪并打碎)20公斤、尿素1公斤、磷肥2公斤、石灰3公斤、水150公斤。

⑤金针菇菌糠80公斤、牛马粪20公斤、尿素1公斤、磷肥2公斤、石灰4公斤、水150公斤。

(2)栽培与管理

将培养料充分拌匀,堆积料高1米,宽1.2~1.5米,长度不限。盖上塑料薄膜保温,在60~70℃保持10小时后翻堆,当温度又达到60~70℃,再保持10小时,发酵结束。摊凉后铺于事先整好的畦面上,料厚10~20厘米,分3层播种,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5%。播种完毕,平整料面,稍加压实,最后盖上5厘米厚的壤土或先盖上塑料薄膜保温、保湿。待菌丝长好后去掉塑料薄膜覆土,先覆粗土(事先用石灰水预湿,土厚0.8~1.2厘米),然后再覆细土,喷水保湿。

露天栽培时,在覆土之后,畦面上还应搭拱形塑料小棚加以保护,小棚高30~40厘米。

南方室外栽培从9月份播种到第二年5月份采收结束,应注意气温、雨量、风力等变化。华北地区为保温、保湿宜用塑料大棚栽培,除酷暑期间外,可常年生产。

猜你还喜欢的

Copyright © 2022 读周刊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请发邮件"duzhoukan@foxmail.com"进行处理,谢谢合作!
渝ICP备2021012918号-4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