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经验 > 正文

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吗

居安思危不是中庸之道用现代语境居安思危就是,当身处逆境的时候,无需自怨自艾,而应该开拓自己的心胸,以达观的心态来面对一切艰难;当身处顺境的时候,也不要沾沾自喜,而应该居安思危,以谨慎与谦退的姿态来待。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吗?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吗(1)

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吗(1)

居安思危不是中庸之道。

用现代语境居安思危就是,当身处逆境的时候,无需自怨自艾,而应该开拓自己的心胸,以达观的心态来面对一切艰难;当身处顺境的时候,也不要沾沾自喜,而应该居安思危,以谨慎与谦退的姿态来待人接物。

简单地说,就是:处劣境时必须心胸开阔,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。如果缺乏忧患意识,你的地位就不容易保住,你所获得的一切成就也容易失去。

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吗(2)

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吗(2)

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的一种。

居安思危是一个成语,拼音是jū ān sī wēi,意思指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,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出自于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

“中庸之道”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治国方略的一部分。中庸出自《论语·庸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这是一种不偏不离,折中主义的处世哲学思想。中庸之道主张“以德化民”,以“居敬行简”为政。要求人的道德水准要达到中庸,如果达到了,那就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了。这是中庸之道对百姓提出的努力追求的目标。

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,最好的一句话就是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。” 这句话也是来自易经,意思是说,君子整日进德修业,到晚上还戒惧反省,就不会有什么灾害临到自己身上。所以中国人特别重视反思精神,重视忧患意识。孟子说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”。欧阳修说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”。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”等。

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吗(3)

居安思危是中庸之道吗(3)

不是

居安思危与时俱进的人生精神。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。同样是《易经》中所说的,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,都要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,要小心谨慎,要随时警醒自己。同时,还要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,随时校正自己的行为和想法,这叫做与时俱进。

第三,是中庸之道。中庸之道是中国人行事做人的总原则,也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原则。这种人生的精神,是追求不过头,不偏执,不极端,做人做事要理性,要温和。中国人缺乏宗教精神,当然也没有宗教迷狂。在中庸思想的指导下,中国人活得很明白很现实很理性。无论做什么,我们往往思考的是有用吗,往往思考的是可行性,这能行吗?中庸思想让中国人变得稳扎稳打,但也失去了强烈的探索精神!

猜你还喜欢的

Copyright © 2022 读周刊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请发邮件"duzhoukan@foxmail.com"进行处理,谢谢合作!
渝ICP备2021012918号-4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