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经验 > 正文

古今中外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

1、抗日战争时期,有一位不远万里来中国支援我们的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,他叫白求恩,这位医 生不仅医术精湛,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一次,从前线思念过来一名伤员,伤员失学太多,需要输血,但是卫生员却一脸愁容地。古今中外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?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古今中外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(1)

古今中外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(1)

1、抗日战争时期,有一位不远万里来中国支援我们的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,他叫白求恩,这位医 生不仅医术精湛,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。

一次,从前线思念过来一名伤员,伤员失学太多,需要输血,但是卫生员却一脸愁容地向白求 恩汇报:“这位伤员需要的O型血已经用完了。”旁边的一位伤员一听,马上对医生说“医生,我 是0型血,让我来输血!”白求恩大夫看着这位伤员,亲切地说:“你在战场上已经负了伤,流了 血,不能再抽你的血了。”说着,他捋起袖子,对卫生员说:“我是0型血,是万能输血者,就抽我 得吧。“可是大家都不同意,因为白求恩大夫已经50多岁了,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伤员等着他治病, 怎么能在让他输血呢?白求恩大夫坚持说不要再拖了,我们及时救活一个战士,就等于在战场上消灭 一个敌人。快开始吧!”

2、 张海迪,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。5岁的时候,胸部以下完全失去 了知觉,生活不能自理。医生们一致认为,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,一般很难活过27岁。在死神的威 胁下,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,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,更加珍惜自己 的分分秒秒,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。她在日记中写到:“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,活着 就要学习,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。既然是颗流星,就要把光留给人间,把一切奉献给人民。”  1970年,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,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 的痛苦,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。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、体温表、听 诊器、人体模型和药物,努力研读了《针灸学》、《人体解剖学》、《内科学》、《实用儿科学》 等书。为了认清内脏,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,为了熟悉针灸穴位,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 红红蓝蓝的点儿,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。

 以后,张海迪又不断进取,学习了日语、德语和世界语。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,鼓励他 们热爱生活、珍惜青春,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,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。不少 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、中专和大学,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 实和高尚起来。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,这支歌的主旋律是:一个人生命的价 值在于为祖国富强、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、无私奉献!

3、李春燕,27岁,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。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 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。

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,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,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,生活极其贫穷。人们 向来缺医少药,过去,村里没有医生,得病了,除了苦熬,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,或是用‘土办 法’自己治疗,死了,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。现在,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 药,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。李春燕,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,只能叫做‘卫生员’,因为她没有编 制,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。由于工作环境差、入不敷出,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 或外出打工去了。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,乡亲们来看病,没有钱付药费,只能记账赊欠。 2004年初,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,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。当他们正准备 出门的时候,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。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、两元钱递给李春燕:“李医 生你走了,我们可怎么办?这是我们还你的账,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,给补上。”李春燕 于是没有离开。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。

猜你还喜欢的

Copyright © 2022 读周刊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请发邮件"duzhoukan@foxmail.com"进行处理,谢谢合作!
渝ICP备2021012918号-4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