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经验 > 正文

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张继

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不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,表现手法委婉多致,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。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张继?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张继(1)

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张继(1)

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”不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。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。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,表现手法委婉多致,可谓曲尽其妙。诗的前两句写景。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,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,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。

二句以“江南草木凋”反衬地处江北的扬州的豪华热闹,是由人及景的抒情手法。在事实上江南若“草木凋”,江北就更应零落不堪。作者想象扬州就将是另一番大好景象了。这叫情至深时连天时气候都可为之改变。谢枋得认为这句写“厌江南之寂寞,思扬州之欢娱,情虽切而辞不露”,是很有见地的。

三四句以想象之辞写扬州名胜之美景,表达了诗人欲与友人再次共游的渴盼。“玉人教吹箫”中的“教吹箫”只是虚言,实处在“玉人”两字,即是友人韩绰。此句一用以点题,二用来想象他的游踪,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现状的关心,同时也就表示了对他的遥念。其间抒情之迹线不可不审视清楚。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,作者虽重在抒情,但在后世读者的心目中,其中对扬州胜景的赞美成分已大大超过前者,成为描写古都扬州的不朽名句之一。

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张继(2)

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张继(2)

《玉人何处教吹箫》出处、释义和例句

【出典】唐·杜牧诗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:“青山隐隐水遥遥,秋尽江南草木凋。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”

【释义】“玉人”常用来怀念友人或爱人,此典也用以写扬州繁华。

【例句】①饮遍金山月满舟,那其间潮来的正悠,船开在当溜,卧吹箫管到扬州。(不忽木套曲〔仙吕·点绛唇〕《辞朝》,〔赚尾〕)暗用杜牧诗句,写作者要在辞朝后泛游江湖,到当时繁华的都市——扬州一游的意愿。②忆昔扬州廿四桥,玉人何处也吹箫。绛烛烧春,金船吞月,良夜几番欢笑。(狄君厚套曲〔双调·夜行船〕《扬州忆旧》)用杜诗写扬州,回忆当年在扬州游赏的情况。③小楼还被青山碍,隔断楚天遥。昨宵入梦,那人如玉,何处吹箫?(张可久〔黄钟·人月圆〕《春日湖上》)“玉人”指梦寐思念的人,化用杜诗。④楼台如故,教吹箫玉人何处。(徐再思〔双调·卖花声〕)作者化用杜诗,写他对爱人的怀念。⑤车碾残花,玉人月下吹箫罢。(马致远杂剧《破幽梦孤雁汉宫秋》第一折〔点绛唇〕)汉元帝唱词,玉人指宫中寂寞的嫔妃。

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张继(3)

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张继(3)

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作者是唐代的杜牧,而不是张继。“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”

猜你还喜欢的

Copyright © 2022 读周刊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请发邮件"duzhoukan@foxmail.com"进行处理,谢谢合作!
渝ICP备2021012918号-4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