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经验 > 正文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

卧薪尝胆是个历史典故,同时也是一个成语;是形容人;忍辱负重,发愤图强,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,并经常舔尝苦胆,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,最后经过自己不懈努力,历经十。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?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1)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1)

卧薪尝胆是个历史典故,同时也是一个成语;是形容人;忍辱负重,发愤图强,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。

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,并经常舔尝苦胆,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,最后经过自己不懈努力,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,越国终于打败吴国。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2)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2)

身卧于柴薪,口尝着苦胆。比喻发奋磨砺,时刻不忘雪耻

此臣子痛心切骨,卧薪尝胆,宜思所以报也。——《宋史·胡宏传》

越勾践卧薪尝胆欲报 吴。——《吴越春秋》

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,并经常舔尝苦胆,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。见《史记.卷四一.越王句践世家》。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。《宋史.卷四三五.儒林传五.胡安国传》:「太上皇帝劫制于彊敌,生往死归,此臣子痛心切骨,卧薪尝胆,宜思所以必报也。」宋.苏轼〈拟孙权答曹操书〉:「仆受遗以来,卧薪尝胆,悼日月之逾迈,而叹功名之不立。」也作「悬胆」、「尝胆」、「尝胆卧薪」。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3)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3)

卧薪尝胆的意思是睡在茅草棚里,时不时尝一下吊在梁上的苦胆,比喻不论条件多坚苦,都要坚持奋发向上的精神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这个典故出自越王勾剑和吴王夫差的故事。吴国把越国灭了,勾剑被抓。勾剑为了复仇,在圈禁的草屋梁上挂了一个苦胆,每天都要尝一尝,表示奋发图强勿忘国耻。后来,勾剑终于灭了吴国。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4)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4)

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,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。

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,并经常舔尝苦胆,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,后形容人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;在句中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

公元前496年,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,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,阖闾也受了重伤,临死前,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。夫差牢记父亲的话,日夜加紧练兵,准备攻打越国。过了两年,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,勾践被包围,无路可走,准备自杀。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,说:“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,可以派人去贿赂他。”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,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,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。

文种见了吴王,献上珍宝,说:“越王愿意投降,做您的臣下伺候您,请您能饶恕他。”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。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:“人常说‘治病要除根’,勾践深谋远虑,文种、范蠡精明强干,这次放了他们,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!”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,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,答应了越国的投降,把军队撤回了吴国。吴国撤兵后,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,放牛牧羊,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。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5)

卧薪尝胆的意思和典故都有哪些(5)

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,发愤图强。

典故:

公元前496年,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,但被越国击败,阖闾也伤重身亡。

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,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,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。

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,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,但暗中训练精兵,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,艰苦能锻炼意志,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,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,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,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。

他晚上睡觉不用褥,只铺些柴草(古时叫薪),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,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,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。

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努力,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,最后并找到时机,灭亡吴国。

猜你还喜欢的

Copyright © 2022 读周刊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请发邮件"duzhoukan@foxmail.com"进行处理,谢谢合作!
渝ICP备2021012918号-4|